“油浪知道我,炼塔知道我,这里有我们光荣的开拓;青山知道我,金河知道我,这里有我们青春的寄托。”一首《草原情怀,中国气魄》唱出了呼石化人心中无尽的回忆与寄托。
刚刚结束的呼和浩特石化公司五届一次职代会,把2011年定为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年”。近年来,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大打企业文化牌,小企业有了大作为。
强化硬实力:乘风破浪
“硬实力”是一个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呼石化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唯一的炼油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工程建设和生产管理中,曾经创造的成绩和辉煌。至今还留在呼石化人的记忆中。
然而,随着炼化产业形势的变化,这个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和困难。由于原油运距长、加工规模小、加工成本高,公司开始连年亏损,经济效益不佳,企业步履维艰。
2006年1月,一缕春风吹开了呼石化的沉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达成实施年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的共识。
2008年12月5日,年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通过集团公司专家评审会,落户呼石化。这意味着公司将步入现代化大型炼油企业之列,它将作为一个新的里程碑被载入呼石化发展的史册。
年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工程建设,作为国家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油品质量升级专项技术改造项目和内蒙古“十一五”期间的重点能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真正变为面向内蒙古、辐射山西和河北等地区的大型炼油基地,可为内蒙古经济最为活跃的呼、包、鄂“金三角”地区提供更高层次的能源保障。
提升软实力:人本为先
“软实力”靠的是培养、培育和创新。
“做人要做有精神的人,做企业要做有灵魂的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公司总经理杜吉洲这样认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忠诚、敬业、进取的“骏马文化”,不仅成为了广大员工的力量源泉,也使企业上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骏马是草原文化的象征,骏马的忠诚、敬业、进取精神,既符合中国石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统,又符合呼石化现阶段以及今后发展的需要。这是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秉承传统、着眼现实、面向未来、开拓创新的体现。
“民生连着民心,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关键是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引领,办好呼石化的事,必须从民生工程入手”。这是呼石化领导班子对做好民生工程的理解。为此,公司建立了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承诺每年至少为员工办六件以上的实事。
这个公司采取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的措施,解决了42户零就业和特困家庭44名子女就业问题;增加通勤车;对车间的操作室、休息室、更衣室、卫生间等统一更新改造;改造了离退休活动中心、幼儿园、职工医院;建立扶贫帮困基金,积极开展送温暖和金秋助学活动;成立信访办公室,引导有序诉求,维护了公司的和谐稳定。
呼石化在加强企业发展的同时,不忘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救灾捐助、扶贫帮困、捐资助学,以实际行动奉献爱心。公司先后支出400多万元帮助地方扶贫,树立了中国石油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增强凝聚力:足音铿锵
呼石化做大团队建设的文章,员工凝聚力不断提升,对外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企业文化建设迈上发展快车道。
2008年以来,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石油频频见诸报端和荧屏,人们惊喜地看到,这匹沉寂了多年的草原“骏马”,再次迈开了奔驰的步伐。
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使员工找回了自尊、找回了自信、增强了信心。员工对公司有了认同感和归宿感,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员工自觉维护和谐稳定的局面,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生产组织,保证了各类装置安全平稳生产。
近年来,公司取得安全环保生产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十一五”期间,公司环境污染事故为零;2010年废气治理率和排放达标率均达到100%。
如今,“忠诚、敬业、进取”的骏马精神已深深熔铸于呼石化员工心中,他们正描绘着更新更美的塞外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