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浪知道我,炼塔知道我,这里有我们光荣的开拓……青山知道我,金河知道我,这里有我们青春的寄托。”2008年岁末,中国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下称呼石化)企业文化推进会上,员工们饱含深情唱起这首名为《草原情怀,中国气魄》的呼石化之歌,让受邀参加会议的集团公司及内蒙古地方政府有关领导及媒体记者们无不为之震撼、感动和钦佩。
在中国石油大家庭里,仅有2000多名在职员工的呼石化是个小企业。但是呼石化领导班子坚持按照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和集团公司党组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部署,结合本企业、本地域实际,带领干部员工做好“文化兴企”这篇大文章,培育出独具特色的骏马文化,使企业上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串起散落在地上的珍珠
呼石化总经理杜吉洲对记者说:“培育企业文化绝不是无中生有,我们的企业精神一定是已经存在的。它就像散落在地上的珍珠,需要我们用一根主线串起来,把它系统化、规范化。”
呼石化于1992年建成投产。早在工程建设期间,就已形成了以“团结、奉献、严细、创优”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雏形。在这一精神的鼓舞下,当时计划3年的工期,提前一年半竣工投产,创造了一段传奇,也掀开了呼石化辉煌的一页。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设具有呼炼特点的企业文化”经验,还在1996年10月中宣部组织的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呼石化规模小、原油运距长、成本高的劣势逐渐显现,企业进入低迷甚至停滞期。就在企业濒临“关停并转”的危急关头,集团公司做大做强炼化业务以及内蒙古地区经济迅速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加大,促使呼石化5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项目被提上日程。
曾在大连石化公司工作多年并赴美国留学的杜吉洲深知,要建好和用好500万吨/年炼油项目,除了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最重要的就是文化支撑。2007年8月,刚刚上任的杜吉洲在摸底走访中欣喜地发现,这个企业当年的“团结、奉献、严细、创优”精神没有丢,很多员工谈起参建工程的经历都深感自豪:“那时收入不高,但就是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没有牢骚,没有怨气。什么原因?就是团结一心的结果。”
在杜吉洲的带领下,呼石化新一届领导班子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坚持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为指导,坚持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认真总结和完善原有企业文化,并广泛发动员工群众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2008年初,呼石化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在员工中开展了征集企业文化理念和厂歌活动,得到广大员工的热烈响应。500多名员工参加征集活动,交上来14种理念1062条,厂歌歌词74首。
在群众参与的基础上,呼石化还特意邀请了企业文化专家和知名的词曲作家助阵,几易其稿,反复讨论,最后形成了较完善的企业文化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以及一首深情、舒展、辉煌的厂歌——《草原情怀,中国气魄》。
散落在地上的珍珠终于被串成一盘美丽的项链,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草原上奔来一匹骏马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因循守旧。而呼石化把自己的企业文化品性定义为“骏马文化”,让人耳目一新又回味无穷。骏马是草原文化的象征,是呼石化对历史与民族文化的提炼与传承。同时,骏马的忠诚、敬业、进取,即符合中国石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统,又符合呼石化现阶段以及今后发展的需要。这是呼石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面向未来、开拓创新的重要体现。
为了培育好骏马文化,呼石化领导班子眼光向外,学习先进,明确努力方向。2008年3月,公司选派了由七人组成的学习考察小组赴大连石化公司、大港石化公司,围绕企业文化这个专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并写出了详细、认真的考察报告,集纳两个公司的先进经验,分析了本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
在向兄弟单位学习的同时,呼石化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借鉴了万科、华为、联想等知名企业的文化建设心得,使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更具有时代特色。
呼石化党群工作处的领导告诉记者,在确定公司愿景时,呼石化领导班子斟酌再三,确定为“建好500万,超越500万,打造受人尊重的一流炼厂”,既让员工备受鼓舞、振奋,又充满时代气息。体现了呼石化人不仅追求总量的增长,更注重品质的飞跃。
为使骏马文化内塑员工素质,外树企业形象,呼石化注意选择时机,采取多种载体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借北京奥运会的东风,他们开展了“迎奥运,健步行”活动,参加的员工达1000人之多;利用优秀党员赴延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机会,把标有中国石油标识和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字样的大客车开到延安,参观的党员统一着工装,戴胸卡,并在宝塔山下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对外展示了良好的企业形象。2008年9月,呼石化恢复了停办多年的职工运动会,比赛规模之大、参赛人数之众,在这个企业前所未有。与职工运动会相呼应,呼石化还开展职工文艺晚会、燃放焰火晚会、电影周、居民书法展、摄影展等系列活动。公司上下营造了健康向上、愉悦融洽的文化氛围,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呼石化员工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综合素质得到增强,企业形象进一步提升。2008年以来,这个企业在内蒙古频频见诸报端和荧屏,让人们惊喜地看到,这匹沉寂了多年的草原骏马,再次迈开奔驰的步伐。
青山下传来和谐的乐章
“科学发展的要旨在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前提是凝聚人心,凝聚人心的良方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是从关注民生抓起”。这就是呼石化领导班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摸索出来的民生逻辑。
在企业内部,呼石化着力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促进员工队伍的和谐。一年多来,在公司四届二次职代会上承诺的八件实事已全部完成,小区的功能性、宜居性、娱乐性进一步增强,厂容厂貌得到改观,员工上下班坐上了配有暖气、空调和电视的通勤车,一线员工伙食得到改善,为生产一线1000多名员工统一配备了新的更衣柜,对车间的操作室、更衣室、卫生间进行了统一更新改造等等。据员工介绍,呼石化为员工办的实事不只8件,每一件都让大家称道不已。特别是员工们极为关注的最大的民生工程——5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项目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于2008年12月5日顺利通过了集团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意味着呼石化将步入现代化大型企业之列,员工家属十几年的期盼将变成现实。
一位曾在呼石化工作多年的老领导在参观了厂区和生活区之后感慨地说,现在的呼石化变了,最大的变化就是不管岗位员工还是退休职工,大家脸上都有了笑容,那是发自心底的喜悦与自豪。
在抓好企业内部民生工程的同时,呼石化还将关注民生的视野扩展到企业外部,并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环节,大力做好企地共建工作,促进企地和谐。一年多来,呼石化领导班子增强主动性,经常向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政府汇报工作,及时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地方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为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巨力村扶贫投资几十万元,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金河镇格尔图中心学校开展了企地共建活动,充分利用企业的闲置资产,为学校送去20台计算机和200套资料柜,并且建立呼石化奖学金制度,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努力,企地关系空前融洽,涉及地方配合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特别是在推进5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项目中,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几次亲自进京协调,呼和浩特市领导几次到公司现场办公,并将该项目列为呼和浩特市“1号重点工程”,采取措施,排除阻力,为公司解决很多难题。
结束对呼石化的采访时,一场瑞雪刚刚把美丽的大青山和呼和浩特装扮成一片银色世界。呼石化厂区里,有值班员工随时清理着巡检路线上的积雪。记者跟随一名巡检员工,冒雪登上了高高的炼塔。此时俯瞰整个厂区,雪雾朦胧中显得格宁静。然而,就在这宁静背后,分明涌动着一股春潮,就像呼石化员工们在厂歌里唱的那样:“我们是自豪的呼和浩特石化人,为祖国增添蓬勃的春色。”(于 鹏 苏今辉 赵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