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编者按:2011年3·15主题是“消费与民生”,体现了消费与民生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3·15”已经成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对抗商家不法行为的一面重要旗帜,有了“3·15”的监督和促进,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知道了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提升了对产品品质、售后服务政策的认知。在我们的身边每一天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消费纠纷发生,有人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而有人也会选择沉默,对此,本网特设专题就一些消费热点话题与您交流讨论,欢迎网友参与。
点击留言
 
    法律解读
    经典案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再修订拟增惩罚性赔偿条款
  《修订》第九条新增:对通过电话销售、邮售、上门销售等非固定场所的销售方式购买的商品【详细】

  • 旅游纠纷常见案例解读
  • 从一个案例解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购商品有30天后悔权
  • 315购房维权 3大典型案例避纠纷
      在买房时跟开发商签署一个补充合同,明确赠送面积的使用权问题。 【详细】
  • 广东消费者维权成功十大案例 酒瓶自爆伤人
  • 2010年度汽车投诉十大典型案例
  • 2010年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 北京法院公布十大消费典型案例 网购等再次上榜
  •  
        网购
     

      在信息相对发达的今天,网上购物也渐渐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被人们所接受,俨然成为了一种新潮流。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购遍全国的商品,给了消费者更为宽广的选择。 网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然而在这种轻松,普遍的情形下,网上陷阱越来越多,大家对网购的看法也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作为消费者的您会选择网购吗?您又有过怎样的遭遇,欢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维权经历或者网购高招!

    我有话说
      陷阱揭秘
      防骗手册
      
      中奖迷局:骗子冒充一些知名大公司的名义,通过QQ、淘宝旺旺等常用对话工具向用户传播中奖信息,诱导用户进入相似度非常高的假网页,引导用户输入网银的账号密码或向其他指定账号。 陷阱二、低价诱惑:骗子先利用低价吸引用户进入“钓鱼”网站,用户一旦放松警惕,很有可能带来财产损失。
    查看全文
      
      买商品时买家一定要看清卖家写的商品描述试过有一名卖家在卖价上标着商品的售价是8元,但商品描述中却写到拍下者需要付8000元,如拍下不买者给差评和警告的事情,别以为是说假的!真有其事呢!看清商品描述,可以知道您在拍下此商品时需要支付多少的邮资,还有没有其他额外的费用,以及您付款后多久才收到商品。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查看全文
    网购成315微博投诉热点:遭遇网络欺诈退货难
      近年来随着网购在中国兴起,网购在为网民带来方便的同时引起的投诉事件也屡见不鲜【详细】
    上海工商局315调查:网购及预付费投诉量居首
      网购等无店铺和预付性销售服务、通信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的投诉高居总投诉量的前三位【详细】
    网购消费维权成为新热点
      网上购物虽然具有中间环节少、价格低廉、选择范围大等优点【详细】
    打响维权“保卫战” 咱们消费者有力量
      消费“忽悠术”也是年年有,一年比一年高明,消费者只要稍不注意就会掉进“陷阱”里。 【详细】
    旅游行程缩水投诉量增加 需盖旅行社公章
      旅游质监所特别提醒游客,与旅行社签订合同时,应要求旅行社在行程线路上加盖公章,作为维权依据。 【详细】
    3.15十大消费警示之四 旅游及购物要谨慎
      如今,外出旅游成为人们调节生活节奏,游览名山大川、陶冶情操的首选户外活动,【详细】
    明明白白“旅游”心 六大招数防吃亏
      旅游产品和实物商品不同,它提供的是一种服务,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步。【详细】
    江湖凶险陷阱难防 看旅游江湖防骗指南
      很多热门旅游城市除了有美丽的景色之外还是一座文化古城,到这里旅游的人们总想带一点“古董”回去。【详细】
        旅游
     

      “牛排大餐”实际成了“简便饭盒”;“豪华旅游大巴”变成了“小巴”;老人、孩子要收不同名目的“年龄差价”补贴团费;不进店消费就恶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景点不同,可销售的旅游纪念品大同小异,品质低下;“当地特产”实际上却是“冒牌货”,甚至是三无伪劣产品……

      旅游路上,你经历过怎样的噩梦?你是否了解陷阱背后的“猫腻”?

    我有话说
      陷阱揭秘
      防骗手册

      陷阱1:个别旅行社通过模糊化报景点,对消费者笼统地说“某某一线”,让消费者听上去感觉景点不少,价格也就随之增长了。而旅行社则将某些旅游内容省去,减少开支。实际旅游中,很多景点只是在汽车上路过而已,根本没有让游客停留下来仔细游览的时间。消费者一定要将每一天游览的行程安排与旅行社沟通后明确写在旅游合同中。

    查看全文

      旅游防骗一:指定窗口买票 车、船票一定要在车站、码头的售票窗口购买,不要为图省事、方便而在票贩子或有的“退票人”手中购买,谨防买得假票。乘坐短途汽车,坐车前与车主一定要“砍”好价格,在旅游景点乘坐小型交通工具如摩的、三轮车等也应如此。不要为赶时间急急忙忙乘坐,否则,稀里糊涂中就难免上当受骗。

    查看全文
        购车
     

      随着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消费者对汽车的感情也更复杂了,而让人最纠结和气愤的莫过于走在维权路上。消费者反映的汽车质量问题主要包括发动机总成系统烧机油、异响、熄火;变速箱零部件磨损、损坏、漏油;车身及附件油漆起壳、色差、脱落、天窗漏水、安全气囊弹不出等;方向盘失灵、导航失灵等;空调不制冷等质量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阻碍是什么?如果遇到纠纷,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我有话说
      陷阱揭秘
      防骗手册

      陷阱1:目前很多消费者缺乏基本的汽车知识,甚至对所选购车型缺乏必要的了解,这一弱点常被不法车商利用,从中牟利。

      陷阱2:在消费者和市场的多重挤压下,越来越“精明”的汽车经销商用低价车做幌子,尽可能地扩大车价范围,重点卖高价位车,以此坑骗消费者。

    查看全文

      重选择购车商家 把好购车第一关 相关新闻:7元时代养车成本水涨船高 车要怎么开才划算? 护车如护脸 女车主养车跟着护肤走 冰雪天正确养车、开车技巧 七个小技巧助您实现完美节俭养车 部分乘用车税额降低 养车成本需符合收入水平。消费者在求实惠的同时,别忘了长个心眼,仔细看看所购新车,并严格把控购车合同,以防上当受骗。

    查看全文
    2010年全国消协共受理汽车投诉2万405件
      2010年全国各级消协组织共受理汽车投诉2万405件,同比增长51%,汽车投诉呈逐年增长趋势【详细】
    屡次召回不涉华 消费者为何对汽车召回“过敏”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因存在发动机漏油风险,召回近170万辆汽车。【详细】
    汽车4S店暗藏消费陷阱 "乱收费"不成做手脚
      4S店已成为消费者买车、保养、维修的首选,大家都认为4S店明码标价、操作更规范。【详细】
    丰田召回未涉内地质检总局要求解释
      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就丰田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召回车辆,中国内地却无召回安排【详细】
    松下售后服务不规范遭投诉
      常德网友向女士向红网发帖反映,家里的松下液晶电视在保修期内出现“黑线”【详细】
    数码产品购买切勿盲目跟风
      智能手机的上网软件很多,如果用户的GPRS或者3G等网络功能一直开户,有些软件会自动悄然链接上网【详细】
    2010年度数码产品投诉行业潜规则“横行””
      数码产品在销售火爆的同时,消费者与厂商常常产生磨擦,甚至不乏“针尖对麦芒”地较上劲。 【详细】
    315数码维权提醒:火眼金睛教您如何辨别主板真伪
      现在电脑市场上的主板牌子越来越多,常常让“上帝”挑花了眼睛。【详细】
        数码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等电子产品日益成为市民的必备商品,其在引发新的消费热点同时,也因部分商家的不法经营产生大量纠纷。

      欢迎您揭秘商家的不法招式,警惕他人落入不良商家消费陷阱。

      

    我有话说
      陷阱揭秘
      防骗手册
      
      商家以终身维修承诺规避退换义务

       案情:李先生从代理商处购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商家承诺一年保修终身维修。购买后不久该电脑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于是李先生找到代理商要求更换产品,代理商称该产品出现的只是小问题,无须换货。李先生于是将该电脑交给了代理商。
    查看全文
      
      商家欺诈方式之一:移花接木
      去过电脑城的人都知道,电脑城门口总是有一些“拉客”的,消费者还没进门,他们就会围上来问“想买电脑么?这些人把你拉到某个店面中,就算是店中没有你要的相机品牌,他们也会巧舌如簧向你推荐“配置更高”、“赠送的礼品更多”的其他品牌产品。如果轻信了商家,那么离破财也不远了。
    查看全文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